在小红书平台上,刷赞行为已成为内容创作者提升笔记曝光度的“捷径”,但其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却常被忽视。当机器模拟的点赞量与人工组织的“互赞群组”成为流量游戏的筹码,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小红书平台的刷赞行为是否属于相关违法行为?这一问题不仅关乎平台生态的健康,更触及商业竞争的边界与网络空间的法律红线。从平台规则到法律法规,从行业乱象到治理路径,拆解刷赞行为的违法性本质,需要穿透数据表象,直指其对社会秩序与市场公平的破坏。
一、小红书刷赞行为的运作逻辑与平台规则红线
小红书作为以“种草”为核心的内容电商平台,流量分配高度依赖笔记的互动数据——点赞、收藏、评论是算法推荐的核心指标。这种机制催生了刷赞产业链:从“一键刷赞”的软件工具,到按量付费的“数据服务商”,再到创作者自发组织的“互赞群组”,刷赞形式不断迭代,但其本质始终是通过虚假数据制造“内容受欢迎”的假象。
平台对此早有明确规制。小红书《社区公约》将“虚假互动”(包括刷赞、刷评论、刷收藏)列为违规行为,指出其“破坏社区生态公平性”。平台通过算法模型识别异常数据:如短时间内集中点赞、账号无浏览记录却频繁互动、点赞IP地址高度集中等,一旦触发风控机制,笔记将面临限流、降权,甚至封号处罚。2022年,小红书曾公开通报多起“刷赞”案例,某美妆品牌因组织员工刷赞10万+,不仅笔记被删除,还被处以官方账号禁言7天的处罚。这表明,从平台自治层面,刷赞行为已被纳入“违规”范畴,但“违规”是否等同于“违法”,则需要进一步从法律维度剖析。
二、从“违规”到“违法”:刷赞行为的法律边界界定
判断小红书刷赞是否违法,核心在于其是否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刷赞行为的违法性可从三个层面论证:
其一,构成“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禁止“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刷赞行为本质是通过伪造用户评价(点赞可视为“隐性评价”),虚构笔记受欢迎程度,帮助创作者或商家获取不正当流量优势,从而挤占其他经营者的市场份额。例如,某服装店铺通过刷赞使笔记曝光量提升50%,直接导致同类真实销量下滑,这种“数据造假”已构成对其他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平台内经营者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提起诉讼,监管部门亦可处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其二,违反“电子商务数据真实性”要求。《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小红书笔记中的点赞量属于“用户评价”的延伸数据,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判断。刷赞行为通过虚构交易关联数据(如点赞量与购买量挂钩的算法逻辑),违反了数据真实性原则,破坏了电子商务的交易秩序。
其三,破坏“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从事数据造假、流量造假等行为”。刷赞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组织制造虚假互动数据,属于典型的“流量造假”,不仅误导平台对内容质量的判断,更污染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损害用户对“种草”内容的信任。当用户发现“高赞笔记”实际无人问津,平台公信力将受到严重侵蚀,这种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已触犯法律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底线。
三、刷赞行为的现实危害:从“流量游戏”到“信任崩塌”
刷赞行为的违法性不仅体现在法律条文的禁止,更在于其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多重破坏。对平台而言,刷赞扭曲了流量分发机制——当虚假数据掩盖了内容真实质量,优质创作者因“数据劣势”被边缘化,平台生态将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对用户而言,高赞笔记成为“商业陷阱”,基于虚假点赞量产生的消费决策,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摧毁了“种草”经济的信任基石;对行业而言,刷赞形成“数据依赖症”,创作者将精力从内容创新转向流量造假,导致行业整体创新动力衰退。
更值得警惕的是,刷赞已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数据服务商通过批量注册“养号”、使用外挂软件模拟真人行为,甚至与平台内部人员勾结,将刷赞包装成“流量优化服务”。这种产业化运作不仅加剧了数据造假规模,更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洗钱等关联犯罪,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危害。
四、治理困境与破局路径:构建“技术+法律+共治”的防线
尽管刷赞行为的违法性已清晰,但治理仍面临现实挑战:一是技术对抗升级,AI模拟真人点赞、跨平台数据互通等手段让平台识别难度加大;二是责任主体分散,刷赞涉及创作者、数据服务商、平台等多方,追责难度高;三是用户认知偏差,部分创作者将刷赞视为“行业潜规则”,法律意识淡薄。
破解困境需多方协同发力:平台层面,需升级风控算法,通过行为轨迹分析、设备指纹识别等技术精准捕捉异常数据,同时建立“数据信用体系”,对违规账号实施跨平台联合惩戒;监管层面,应明确刷赞行为的违法性认定标准,加大对数据服务商的处罚力度,探索“行刑衔接”机制,对情节严重的刷赞产业链涉及刑事犯罪;用户层面,需通过普法宣传提升创作者的法律意识,引导行业树立“真实流量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观,让“内容为王”取代“数据至上”。
在小红书平台上,每一篇笔记的点赞量背后,连接的是创作者的努力、消费者的信任与市场的公平。刷赞行为看似是“流量游戏”的小手段,实则是侵蚀法律底线、破坏社会秩序的“大问题”。唯有以法律为剑、以技术为盾、以共治为基,才能斩断数据造假的黑链,让“种草”回归真实,让流量流向价值。这不仅是对小红书平台生态的守护,更是对数字经济时代公平竞争秩序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