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刷赞是否构成违法行为?这一问题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已从单纯的“灰色地带”演变为亟待厘清的法律命题。在流量成为核心资源的当下,从电商平台商品好评到社交媒体内容点赞,“刷赞”行为几乎渗透至网络交互的每一个角落,其背后涉及的法律边界、市场秩序与公共利益,值得深入剖析。
刷赞行为的本质是数据造假,其违法性根植于对真实市场秩序的破坏。从法律概念上看,“帮人刷赞”属于典型的“组织虚假交易”行为,即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操作,虚构用户对商品、服务或内容的正面评价数据。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例如,某电商商家通过第三方机构刷取上万条商品好评,使产品销量和评分远超实际水平,这不仅欺骗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对其他遵守规则的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构成侵害。在司法实践中,此类行为已被明确认定为不正当竞争——2021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某刷单平台诉某科技公司案”中,法院就判定刷赞服务提供者“通过虚构交易数据帮助商家进行虚假宣传,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构成不正当竞争”。
刷赞行为的违法性还体现在对平台规则与网络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各大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均将“禁止刷量刷赞”写入服务协议,如《抖音社区自律公约》《淘宝平台规则》等均明确禁止通过第三方工具或人工方式虚构互动数据。帮人刷赞实质上是对平台规则的公然违反,其危害具有连锁反应:一方面,虚假数据会扭曲平台的内容推荐机制和流量分配逻辑,导致优质内容因缺乏“初始流量”而被淹没,低质内容却因刷赞获得曝光,长期来看会降低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刷赞产业链往往伴随着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衍生犯罪,参与者需为数据造假行为承担连带责任。2022年公安机关“净网行动”中,就曾破获多起“刷赞平台非法获取用户信息案”,犯罪团伙通过诱导用户提供账号密码,批量实施刷赞操作,同时窃取用户隐私数据用于牟利,此时刷赞行为已从民事侵权升级为刑事犯罪。
不同主体参与刷赞行为,其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判断“是否违法”的关键维度。对于组织刷赞的服务提供者,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均需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其处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若刷赞行为造成平台或其他经营者损失,还需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委托刷赞的商家或个人,其法律风险同样不可忽视——虽然《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实践中商家刷赞往往被认定为“虚假宣传”,需向消费者“退一赔三”。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价格手段,或者通过虚构评价、流量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违者将面临信用惩戒。
普通用户若参与“刷赞”牟利,同样可能触碰法律红线。部分用户为赚取小额报酬,通过租借账号、点击点赞等方式加入刷赞团队,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已涉嫌违法。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刷赞行为中,用户若按照组织者要求使用外挂软件或批量操作,可能构成“提供专门用于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工具”;若涉及租借社交账号,还可能因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规定,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2022年上海警方查处的“大学生兼职刷赞被判刑案”中,几名大学生为赚取日薪50元的“兼职费”,使用脚本软件批量为短视频账号刷赞,最终因“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一案例为普通用户敲响了警钟。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打击刷赞行为需要构建“法律-平台-用户”协同治理体系。法律层面,需进一步细化“刷赞”行为的认定标准,明确数据造假与正常营销的界限,避免“一刀切”执法;同时提高违法成本,对屡犯者实施行业禁入。平台层面,应加强技术监测能力,通过AI算法识别异常点赞行为(如短时间内集中点赞、账号无真实互动记录等),并建立“刷赞黑名单”制度,对参与刷赞的用户和服务商进行联合惩戒。用户层面,则需强化诚信意识,认识到“真实数据”是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刷赞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平台举报。
帮人刷赞绝非“无伤大雅”的技术游戏,而是对法律底线与市场规则的公然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而真实、准确的数据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唯有通过法律规制、平台自律与用户觉醒的三重合力,才能让“点赞”回归真实的情感表达,让互联网生态在诚信的土壤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