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副业有哪些?企业愿景使命和主业又讲啥?

中国联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战略转型期,其身份早已超越了一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审视其商业版图,会发现一个清晰的双重结构:以“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为核心的中国联通五大主责主业构成了其稳健的根基,而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的各类中国联通副业项目,则构成了其面向未来的增长引擎。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其宏大的中国联通企业愿景使命所驱动的有机整体,共同描绘出一幅从“连接”到“赋能”的进化图景。
要理解联通的副业,必先厘清其主业的内涵与外延。这“五大主责主业”本质上是对其核心能力的重新定义与整合。*“大联接”是基石,不仅包括5G/4G、宽带等传统连接业务,更延伸至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泛在智联场景,为万物互联提供神经网络。“大计算”则是对应的算力中枢,以“联通云”为核心,构建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响应数字时代对算力的爆炸性需求。“大数据”是将海量连接与算力产生的数据资产化,通过数据治理、分析与应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大应用”是能力的落地,聚焦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将技术转化为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而“大安全”*则贯穿始终,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到云安全,为整个数字生态保驾护航。这五大主业相互协同,形成了一个“连接-算力-数据-应用-安全”的完整闭环,为副业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
正是在主业稳固且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联通的副业拓展才显得顺理成章且充满想象力。这些副业并非简单的多元化投机,而是主业能力的自然延伸和价值溢出。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市场环境的倒逼,传统通信业务增长放缓,流量红利见顶,运营商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二是国家战略的牵引,“数字中国”、“新基建”等顶层设计为联通这样的“国家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联通的副业探索,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数字经济的“二次创业”。这些项目不再局限于向个人用户收取通信费,而是深入到政府治理、企业生产、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中,通过提供技术、平台和服务,成为数字经济的构建者和赋能者。
在众多副业项目中,联通数科业务范围的扩张最具代表性。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通数科”)正是承载联通To B(面向企业)和To G(面向政府)战略的核心载体。它的业务版图几乎囊括了当前数字经济的所有热点领域。在物联网领域,联通数科打造了领先的物联网平台“格物D-Thing”,连接数亿终端,服务于智慧城市、车联网、智能家居等场景。在大数据领域,它依托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治理能力,提供风控、营销、政务决策等多种数据服务。在人工智能领域,它将AI能力嵌入到云、网、边、端,推出智能客服、视频分析、工业AI质检等产品。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联通数科打造了“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从连接、平台到应用的全栈式服务,助力其实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说,联通数科的每一步棋,都是将主业的“五大”能力进行模块化、产品化,再针对特定行业需求进行定制化重组,其价值在于“化整为零,聚零为整”,既有平台级的规模效应,又有场景化的精准触达。
而联通云业务发展前景则是联通副业战略中最受瞩目的焦点。早期的联通云市场声量不大,但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了惊人的“弯道超车”。联通云的杀手锏在于其“安全数智云”的定位,这一定位精准地切中了当前政企客户,特别是政府和大型国企的核心痛点。相较于互联网云厂商,联通云背靠央企背景,在安全合规、可信可靠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它将自身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与云服务深度融合,构建了“云网安一体”的防护体系。更重要的是,联通云并非一个孤立的产品,而是与联通的5G网络、算力资源、数据中台紧密协同。客户选择联通云,得到的不仅仅是计算资源,更是一个集“联接+计算+智能+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底座。这种“算网一体”的能力,在边缘计算、时延敏感型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场景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其发展前景,关键在于能否持续强化这种差异化优势,将“国家队”的身份、电信级的运营能力与云的敏捷创新完美结合,在竞争白热化的云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速公路”。
所有这些业务的延伸与拓展,最终都指向一个源头——中国联通企业愿景使命。联通的使命被清晰地定义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这“队、军、兵”的定位,决定了其战略选择必然是服务国家战略、担当社会责任。它不是一家纯粹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其发展逻辑中蕴含着强烈的使命感。成为“国家队”,意味着要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保障国家数字安全,这解释了其对“大安全”和“联通云”安全属性的极致追求。担当“主力军”,意味着要投身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主战场,这驱动了其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深耕。争做“排头兵”,则要求其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上不断突破,实现融合创新,这为其布局各类前沿副业项目提供了内在动力。因此,联通的愿景使命不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是其在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中做出战略取舍的根本依据。
当然,这条转型之路并非坦途。联通在拓展副业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云计算市场,它需要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华为、浪潮等传统IT厂商展开激烈竞争,后者在技术积累、市场生态和人才储备上各有优势。在行业应用层面,深入垂直行业需要极强的行业know-how,这对习惯了标准化服务的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何快速补齐这一短板至关重要。此外,组织架构的调整、企业文化的重塑、激励机制的创新,都是确保战略能够有效落地的内部保障,这些“软实力”的变革往往比技术的引入更为艰难。未来,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联通如何将其与大模型技术融入自身的云、网、数、智、安体系,打造出差异化的AI服务,将是决定其能否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关键。
中国联通的故事,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寻求自我革新与超越的缩影。它的主业与副业,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巨网。这张网以“五大主责主业”为经线,稳固而坚韧;以多元化的创新项目为纬线,灵活而充满生机。其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深刻理解并践行其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它不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传递者,而是致力于成为数字价值的创造者和数字文明的赋能者,其航程不仅关乎连接,更关乎塑造数字中国的架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