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旅馆副业做什么靠谱?这几个副业能赚钱吗?

在当前旅游市场日趋饱和、在线旅行社(OTA)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仅仅依赖客房租金的单一盈利模式,已让众多中小型旅馆举步维艰。与其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内耗,不如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副业”蓝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旅馆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提供一张床”的物理功能,它更应该是一个体验的容器、一个文化的入口、一个社区的链接点。因此,探讨中小型旅馆副业做什么靠谱,本质上是在探讨如何重构旅馆的商业价值,将沉睡的资产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
盘活存量资产:一切副业的逻辑起点
任何成功的副业,都必须根植于旅馆自身的资源禀赋。盲目跟风引入与自身定位格格不入的项目,往往是失败的开端。因此,在讨论具体项目之前,首要任务是进行一次彻底的“资产盘点”。这里的资产,不仅指看得见的物理空间,更包括无形的资源。首先是空间资产:除了客房,大堂、走廊、楼顶、闲置的储藏室、甚至门前的一小块空地,都是有待开发的“金矿”。其次是时间资产:工作日的白天、旅游淡季的整月,这些“空窗期”的时间价值如何被量化与售卖?再者是客流资产:住店客人本身就是精准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兴趣偏好是极具价值的数据。最后是技能与品牌资产:员工可能隐藏着厨艺、手工艺、摄影等技能,而旅馆本身积累的口碑和风格,同样可以商品化。宾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创收,答案就藏在对这四类资产的深度挖掘与巧妙组合之中。将闲置空间转化为消费场景,将空余时间打包成服务产品,将客流引导向增值消费,将员工技能转化为服务亮点,这才是低风险、高回报的创收逻辑。
“体验+”模式:从餐饮零售到在地文化沉浸
当“睡”不再是唯一目的,“吃”和“玩”便构成了体验的核心。特色旅馆增值服务项目的打造,正是围绕这两大需求展开。在餐饮方面,绝大多数旅馆提供的标配早餐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形成记忆点。一个靠谱的升级方向是打造“网红”或“特色”餐饮。这并不意味着要投入巨资扩建餐厅,而是可以从小处着手。例如,利用大堂一角或户外庭院,推出以本地特色为主题的下午茶套餐,配以精心设计的茶点和器皿,极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传播。或者,针对深夜抵达的客人,提供一碗热气腾腾的本地特色宵夜,这份温暖本身就是极佳的品牌营销。更进一步,可以与本地知名的私房菜大厨合作,定期举办“主厨的餐桌”晚宴,限量预订,将住宿与高端美食体验深度捆绑。
零售业态的创新同样潜力巨大。告别千篇一律的旅行纪念品,旅馆的零售空间应该成为本地生活方式的策展地。可以引入本地独立设计师的文创产品、手工作坊的陶器、本地的精酿啤酒或特色农产品。关键在于“选品”的独特性和与旅馆调性的一致性。更进阶的做法是发展自有品牌(DTC)产品,例如定制香型的洗护用品、印有旅馆独特设计Logo的帆布袋、或以旅馆故事为灵感的咖啡豆/茶叶礼盒。这些商品不仅能在住店期间销售,还能通过线上渠道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将一次性的住客转化为长期的品牌追随者,这无疑是酒店非客房收入提升策略中极具想象力的一环。
空间即服务:把旅馆变成一个多功能社区中心
“空间即服务”是共享经济时代的核心概念,对于拥有丰富物理空间的旅馆而言,这是天然的优势。传统观念里,旅馆大堂是等待和办理入住的过渡空间,但我们可以将其重塑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客厅。将其改造为结合图书、咖啡、简餐的复合式空间,对住客免费开放,同时对外销售咖啡和门票,吸引周边的居民和白领前来消费或办公。这样,大堂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一个独立的盈利单元。客房同样可以打破单一住宿功能。推出“日间房”或“钟点房”产品,为有临时办公、午休、化妆、甚至拍摄需求的本地居民提供私密空间,定价灵活,能有效提升工作日的入住率。
此外,旅馆的多功能会议室、屋顶露台、庭院等,都可以变成灵活的活动场地。承接小型公司团建、读书分享会、手工艺工作坊、瑜伽课程、露天电影放映、甚至是小型婚礼或生日派对。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并与本地活动组织者、兴趣社群建立合作,旅馆便从一个被动的住宿提供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社区活动组织者和空间运营者。这种模式不仅带来了直接的场地租赁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为旅馆带来了新的客流,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在本地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
数字赋能与服务延伸: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盈利生态
在数字化时代,副业的边界已远远超出了物理空间。旅馆自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媒体平台。建立并精心运营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账号,不再局限于发布促销信息,而是要成为所在城市的“活地图”和“生活方式指南”。撰写深度探店文章、制作城市漫游视频、分享住店客人的真实故事。优质的内容能够吸引大量粉丝,为旅馆带来免费的流量曝光,当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通过广告植入、本地商家团购分销(CPS模式)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这是一种轻资产、高潜力的线上副业模式。
服务延伸则是通过打包产品,提升客单价的有效手段。将“住宿+”模式发挥到极致。例如,与本地陶艺馆合作推出“住宿+制陶体验”套餐,与徒步向导合作推出“住宿+山野徒步”套餐,与摄影工作室合作推出“住宿+旅拍”套餐。这些套餐产品不仅为客人提供了便利和独特的体验,也为旅馆创造了额外的服务收入。建立会员体系是深化客户关系、促进复购的关键。会员不仅可以享受房费折扣,更可以优先参与旅馆举办的各种活动、购买自营商品的会员价。通过精细化的会员运营,将住客转化为忠实的品牌会员,副业产品的转化率将得到显著提升。
冷静与远见:规避副业探索中的陷阱
当然,副业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潜藏着风险。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本末倒置,因为过度投入副业而忽略了客房这一核心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导致口碑下滑,得不偿失。任何副业项目的启动,都应遵循“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原则。先以最小成本进行市场测试,比如举办一次下午茶体验活动,观察市场反应,收集客户反馈,验证盈利模型后再决定是否扩大规模。同时,合规经营是红线。涉及餐饮、零售、活动组织等,必须提前了解并办理好相关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质,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最后,要对员工进行交叉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多种岗位角色,为客人提供无缝衔接的复合式体验。
中小型旅馆的副业探索,是一场围绕“人、货、场”的重构。其终极目标,是让旅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而是融入城市肌理、链接社区情感、承载文化记忆的有机体。当客人选择你的旅馆,不仅仅是为了过夜,更是为了购买一段独特的、值得分享的在地生活体验。那些能够率先完成这场价值转型的旅馆,将不再是价格战中被动的承受者,而是价值创造中主动的引领者,它们所构建的,将是一个更加稳固、更具想象力的商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