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刷赞这种行为违法吗?

抖音刷赞这种行为违法吗?这一问题随着短视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逐渐从行业潜规则演变为公众关注的法律焦点。在流量至上的互联网生态中,点赞数作为内容价值的核心量化指标,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公平性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抖音刷赞这种行为违法吗?

抖音刷赞这种行为违法吗

抖音刷赞这种行为违法吗?这一问题随着短视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逐渐从行业潜规则演变为公众关注的法律焦点。在流量至上的互联网生态中,点赞数作为内容价值的核心量化指标,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公平性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从法律视角审视,抖音刷赞并非简单的“数据游戏”,而是可能触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其违法性需结合行为性质、主观意图及危害后果综合判断。

抖音刷赞的核心法律争议在于其“虚假性”与“不正当性”。点赞本是用户对内容的真实反馈,而“刷赞”则是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方式,虚构非真实用户点赞数据,制造内容受欢迎的假象。这种数据造假行为,本质上是对平台算法规则、消费者知情权及市场竞争秩序的系统性破坏。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诚信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抖音刷赞通过虚构数据提升内容热度,误导其他用户对内容价值的判断,构成对平台公平竞争环境的干扰,符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底层逻辑。实践中,已有商家因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抖音点赞、评论,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处以罚款的案例,印证了此类行为已进入监管视野。

从具体法律条款看,《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若抖音刷赞涉及商业推广内容,例如商家通过刷赞虚构产品好评率,直接违反了该法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要求,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也明确,网络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抖音作为重要的网络交易平台,其内容生态中的刷赞行为,若与商业利益挂钩,便可能触发上述条款的法律责任。

司法实践中,对抖音刷赞行为的违法性认定,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不正当竞争目的”及“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例如,在“某MCN机构诉刷赞平台不正当竞争案”中,法院认为,刷赞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虚假流量服务,破坏了短视频行业的公平竞争机制,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一判例表明,即便刷赞行为未直接针对特定竞争对手,只要其破坏了整体市场秩序,仍可被认定为违法。此外,若刷赞行为涉及刷单炒信,即通过虚假点赞引导用户消费,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之一“虚假广告罪”,或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为获取流量而向平台工作人员行贿。

抖音刷赞的危害远不止于法律层面的风险,其对平台生态、行业信任及社会价值观的侵蚀更为深远。从平台生态看,虚假数据导致优质内容被淹没,劣质内容通过刷赞获得流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平台的用户体验与长期价值。对行业而言,刷赞行为破坏了内容创作者的公平竞争环境,迫使创作者将精力从内容创作转向数据造假,阻碍行业的创新动力。对社会而言,当“点赞数”成为衡量内容价值的唯一标准,用户容易陷入数据崇拜,忽视内容的真实性与思想性,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抖音刷赞的认知仍存在误区,认为“个人少量刷赞不违法”“不涉及商业利益就不违规”。事实上,法律对刷赞行为的规制并不仅限于商业场景,即使是非商业内容的刷赞,若达到一定规模且破坏平台秩序,仍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抖音刷赞制造的虚假数据,本质上属于虚假信息的范畴,监管部门有权依法处置。

面对抖音刷赞的法律风险,平台、创作者与用户需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平台应强化技术监管,通过AI算法识别异常点赞行为,建立数据真实性追溯机制,对违规账号采取限流、封禁等措施。创作者应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将精力投入优质内容生产,而非依赖数据造假获取短期流量。用户则需提升媒介素养,理性看待点赞数据,不被虚假流量误导,主动抵制刷赞行为。监管部门则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刷赞行为的法律边界,加大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不敢刷、不能刷、不想刷”的长效机制。

在流量与利益的博弈中,抖音刷赞的违法性已成为法律界与行业的共识。其本质是对诚信原则的背离,对公平竞争的破坏,对社会价值观的误导。唯有通过法律规制、技术手段与行业自律的多重约束,才能让“点赞”回归其真实意义——成为用户心声的自然表达,而非数据游戏的虚假道具。当每一个点赞都承载着真实的情感与价值,短视频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