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作为母婴护理服务的核心提供者,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新生儿与产妇的健康安全,而“刷赞行为”——即通过虚假手段操纵服务评分与好评数量——在雇佣服务中的蔓延,正成为行业信任危机的导火索。这种行为是否被允许?答案不仅是法律层面的明确禁止,更是行业生态与消费者权益的必然底线。
月嫂刷赞行为,本质上是服务评价体系中的信息造假,具体表现为月嫂个人或所属中介机构通过雇佣水军、刷单软件、伪造服务场景诱导好评、利用亲友账号集中点赞等方式,人为拔高平台评分与好评率。这种行为的核心逻辑,是将“评价”从真实服务反馈异化为可交易的流量工具,彻底背离了雇佣服务中“评价-信任-交易”的基本信任链条。在母婴护理这一高度依赖专业性与情感共鸣的服务领域,虚假好评的危害远超一般消费场景——它不仅误导消费者决策,更可能将缺乏资质、服务失范的月嫂包装成“金牌专家”,直接威胁母婴健康。
从法律维度看,月嫂刷赞行为在雇佣服务中明确不被允许,且涉嫌多重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刷赞通过虚构信息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刷赞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将“组织虚假交易”列为不正当竞争手段,月嫂或中介机构通过刷赞获取交易机会,直接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电子商务法》也明确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刷赞行为显然踩中了法律红线。实践中,若因刷赞导致消费者选择到不合格月嫂并造成损害,月嫂个人及中介机构还需依据《民法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行业生态层面,月嫂刷赞行为的泛滥正在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母婴护理行业本就存在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真实评价本应是消费者筛选优质月嫂的核心依据,也是优质服务者脱颖而出的重要通道。然而,刷赞行为让缺乏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恶劣的月嫂通过虚假包装获得高评分和高订单,挤压了真正具备资质、口碑良好的月嫂的生存空间。例如,部分月嫂通过伪造“24小时科学育儿”“产后康复金牌指导”等好评标签,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服务中却出现护理知识不足、责任心缺失等问题,导致产妇与新生儿遭遇护理风险。长期来看,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会打击优质服务者的从业积极性,导致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下降,最终损害的是整个母婴护理行业的公信力。
消费者权益是月嫂刷赞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产妇家庭在选择月嫂时,往往依赖平台评分、用户评价、服务案例等信息进行判断,这些信息本应是真实服务体验的浓缩。但刷赞行为让评价体系彻底失真:消费者看到的“99%好评”“500+单无差评”可能只是数据造假的产物,而真实的服务差评、投诉记录却被刻意隐藏或删除。更严重的是,部分月嫂刷赞的同时还伪造资质证书、虚构从业经历,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踩坑”。一旦发生服务纠纷,消费者不仅面临维权举证难的问题——平台数据可能被篡改,刷手账号难以追踪——还要承担因月嫂服务不当导致的母婴健康损害后果,这种“金钱与情感的双重损失”是刷赞行为带来的最恶劣影响。
当前,针对月嫂刷赞行为的监管与行业自律仍存在明显短板。从监管角度看,平台虽然建立了评价机制,但对刷赞行为的识别与处罚力度不足:一方面,刷手技术不断迭代,通过虚拟号码、异地登录、模拟真实用户行为等方式规避平台检测;另一方面,平台出于流量与交易量的考虑,对刷赞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中介机构通过刷赞提升数据表现。从行业自律看,母婴护理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与惩戒机制,月嫂的资质审核、服务过程跟踪、售后评价等环节缺乏标准化流程,导致刷赞行为有机可乘。部分行业协会虽出台了行业规范,但约束力有限,难以对刷赞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要遏制月嫂刷赞行为,需构建“法律约束-平台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教育”的多维治理体系。法律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刷赞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例如将刷赞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贿赂”范畴,对月嫂个人及中介机构处以高额罚款;平台层面,需建立动态评分审核机制,通过AI技术识别异常评价(如短时间内集中好评、评价内容高度雷同等),并引入“服务过程记录”“交叉验证”等功能,让评价有据可查;行业层面,应推动建立月嫂信用档案,实现资质、服务记录、投诉评价等信息全国联网,对刷赞月嫂实施行业禁入;消费者层面,需提升对虚假好评的辨别能力,例如关注评价细节是否具体、查看差评内容、要求月嫂提供真实服务案例等,从源头减少刷赞行为的生存空间。
月嫂刷赞行为在雇佣服务中不仅不被允许,更是对法律底线、行业伦理与消费者权益的公然践踏。母婴护理服务的核心是“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虚假与侥幸。唯有让刷赞者付出法律代价、让虚假评价失去生存土壤,才能重建消费者对月嫂行业的信任,让真正专业的服务者获得尊重与回报——毕竟,每一个新生儿与产妇的安全,都值得被真实守护,而非被虚假数据所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