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刷赞服务”作为一种隐秘的流量造假手段,长期游走在法律与规则的边缘。当商家或个人试图通过购买虚假点赞提升商品热度、塑造虚假口碑时,一个核心问题随之浮现:这种行为是否违法?从法律性质、平台规则到司法实践,答案并非模棱两可——在淘宝上购买刷赞服务,本质上是对市场公平秩序的破坏,明确属于违法行为,且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刷赞服务的法律定性,需从其本质属性切入。所谓“刷赞”,即通过虚假交易、技术手段等方式,虚构商品或服务的用户评价点赞数据,属于典型的“数据造假”行为。《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购买刷赞服务的商家,无论是为了短期冲销量、提升搜索排名,还是营造“爆款”假象,均直接违反了该法条的禁止性规定。这种行为不仅扭曲了真实的消费评价体系,更让消费者基于虚假信息作出错误决策,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严重侵害。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购买刷赞服务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原则。该法第八条明确禁止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同样构成不正当竞争。在淘宝平台,商品的用户评价和点赞数据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商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当部分商家通过刷赞服务虚构数据,便人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诚实经营的商家处于不利地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更扰乱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秩序,与法律维护公平竞争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
淘宝平台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其服务协议和规则中早已将刷赞行为明确列为禁止行为。根据淘宝平台规则,禁止通过任何不正当手段(如虚假交易、恶意刷单、刷好评等)提升商品销量、信用积分或用户评价,一旦发现,平台有权对商品进行下架、删除违规交易记录,并对违规账号进行扣分、限制权限、封店等处罚。这意味着,购买刷赞服务不仅违反法律法规,同时违反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合同约定,商家需面临双重风险。实践中,淘宝通过大数据监测、AI算法识别等技术手段,已能精准识别大部分刷赞行为,近年来平台对虚假交易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无数商家因刷赞、刷单遭受处罚,轻则损失流量与信誉,重则面临关店风险,教训深刻。
司法实践进一步印证了刷赞服务的违法性。在司法案例中,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购买刷赞服务的商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例如,某服饰商家因长期购买刷赞服务虚构商品好评,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20万元罚款,并公开曝光。此外,若因虚假点赞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承担“退一赔三”的民事赔偿责任;若刷赞行为涉及刑事犯罪,如非法经营罪(刷赞产业链规模较大时)、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相关责任人还将面临刑事追究。这些案例表明,法律对刷赞行为的规制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具有明确的惩戒性和威慑力。
对购买者而言,刷赞服务的“性价比” illusion背后隐藏着多重法律风险。首先,行政处罚风险不可忽视,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八十五条,违反该法规定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吊销营业执照。其次,民事赔偿风险显著,若消费者因虚假点赞购买到劣质商品,商家不仅需退款赔偿,还可能面临集体诉讼,赔偿金额远超刷赞成本。再次,信用惩戒风险长期存在,被认定为虚假交易的记录将纳入商家信用档案,影响其在平台内的信用评级、贷款申请、资源扶持等,甚至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对长远经营造成致命打击。
更深层次看,刷赞行为的泛滥正在侵蚀电子商务行业的信任基石。电商经济的本质是信任经济,消费者对商品评价的依赖,源于对平台数据真实性的信任。当刷赞服务让“好评”失去参考价值,消费者将逐渐对平台评价体系产生怀疑,进而降低购物意愿,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提升和监管技术升级,市场对“真实评价”的需求愈发迫切,那些依赖刷赞“走捷径”的商家,终将在回归理性的市场中被淘汰。唯有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获取真实好评,才是商家立足的长久之计。
在淘宝上购买刷赞服务的违法性,不仅体现在法律条文的明确禁止,更体现在其对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和行业生态的多重破坏。商家若试图通过这种“短视”手段获取利益,最终将付出远超预期的法律代价和信誉损失。对于整个电商行业而言,抵制刷赞、维护数据真实,需要平台强化技术监管、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商家坚守法律底线、消费者提升辨别能力,唯有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才能让电子商务回归“诚信为本、质量为先”的商业本质,让每一份好评都经得起检验,让每一次交易都建立在公平与信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