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平台购买刷赞这种行为是否违法?这一问题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已成为法律界、平台方与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当流量成为衡量内容价值与商业潜力的核心指标,部分个人或企业试图通过购买刷赞服务快速提升数据表现,却忽视了这种行为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与伦理边界。从法律视角审视,购买刷赞并非简单的“灰色操作”,而是可能触犯多项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其本质是对数字市场秩序的破坏与对公众信任的背叛。
一、法律定性: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的双重违法性
购买刷赞行为的违法性,首先体现在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违反。该法第二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购买刷赞本质是通过虚构数据、伪造流量,误导其他市场主体或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热度产生错误认知,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例如,某品牌通过购买微博点赞量使产品笔记“热榜”前列,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具有高口碑而购买,实则数据造假,这种行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此外,若刷赞行为涉及有组织的产业链,如刷赞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批量伪造账号、模拟真实用户互动,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修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干扰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等方式,违法所得达到一定数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追究刑事责任。2021年浙江某科技公司因提供刷赞服务被查处,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最终以非法经营罪定罪量刑,正是这一法律适用的典型案例。
二、平台规则:契约精神下的违规行为认定
从平台规则层面看,购买刷赞行为直接违反了几乎所有主流社交媒体的服务协议。以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为例,其用户协议均明确禁止“通过任何第三方工具或服务刷量、刷赞、刷评论,或采取其他非正常方式提升账号数据”。平台方通过算法识别、人工审核等技术手段打击刷赞行为,对违规账号采取降权、封禁等处罚措施。这种规则约束本质是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契约”,用户通过注册账号即同意遵守规则,购买刷赞属于单方面违约行为,不仅破坏了平台的内容生态平衡,更损害了其他真实用户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对刷赞行为的治理已从“数据清洗”升级为“全链路打击”。例如,抖音通过“风控雷达”系统实时监测异常流量,一旦发现某账号点赞量在短时间内突增且互动率异常,会触发人工复核;小红书则上线“虚假笔记识别”功能,对购买刷赞的笔记直接限流并标注“数据异常”。这种技术治理与规则约束的结合,进一步凸显了刷赞行为的违规性质,也使其在平台生态中无立足之地。
三、社会危害:数字信任的侵蚀与价值导向的扭曲
购买刷赞行为的危害不止于法律与规则层面,更深远的在于对数字社会信任机制的侵蚀。社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与社交互动的核心场域,其价值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当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可以被明码标价购买,用户对平台信息的信任度将大幅下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真实创作者因数据不占优而被淹没,而购买刷赞的低质内容却能获得更多曝光,导致平台内容生态劣化。例如,某知识博主通过购买刷赞使课程笔记“爆火”,实则内容空洞,误导用户付费学习,最终不仅损害了用户利益,也破坏了知识付费领域的健康发展。
此外,刷赞行为还助长了浮躁的“流量至上”价值观,扭曲了社会对“成功”的认知。当个人或企业将“数据好看”等同于“价值实现”,会忽视内容质量、产品创新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创新活力的激发。这种价值观的蔓延,尤其对青少年群体产生负面影响,使其误以为“走捷径”比“踏实努力”更重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诚信”“敬业”等理念背道而驰。
四、合规路径:回归真实价值是唯一正道
面对购买刷赞的法律风险与社会危害,个人与企业的正确选择是摒弃投机心理,回归真实价值创造。从法律合规角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机制,避免营销团队采用刷量、刷赞等违规手段提升业绩;个人创作者则需认识到,真实的数据增长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质内容、真诚互动才是提升影响力的核心要素。例如,某美食博主通过分享真实烹饪过程与用户互动,自然积累点赞量,不仅账号权重稳步提升,还接洽到更多优质商业合作,实现了内容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从平台与社会层面,需形成“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平台应持续升级技术手段,提高刷赞行为的识别精度与处罚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刷赞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切断黑色产业链的生存空间;用户则需提升媒介素养,学会辨别虚假数据,拒绝为“刷出来的爆款”买单。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真实、健康、有序的社交媒体生态。
购买刷赞行为的违法性,本质是数字时代对“真实”底线的挑战。在法律与规则的双重约束下,任何试图通过数据造假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唯有坚守诚信原则,以真实内容与真诚互动赢得认可,才能在数字浪潮中行稳致远。这不仅是对法律与规则的尊重,更是对数字社会信任根基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