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时代朋友圈公众号刷赞行为是否值得提倡?

在社交媒体时代,朋友圈与公众号已成为日常社交与信息获取的核心场景,而“点赞”作为最轻量的互动符号,本应是情感共鸣的即时反馈。然而,“刷赞行为”的泛滥却让这一符号逐渐异化——从真实认可的流露,沦为数字虚荣的工具。

在社交媒体时代朋友圈公众号刷赞行为是否值得提倡?

在社交媒体时代朋友圈公众号刷赞行为是否值得提倡

在社交媒体时代,朋友圈与公众号已成为日常社交与信息获取的核心场景,而“点赞”作为最轻量的互动符号,本应是情感共鸣的即时反馈。然而,“刷赞行为”的泛滥却让这一符号逐渐异化——从真实认可的流露,沦为数字虚荣的工具。这种在朋友圈和公众号中通过技术手段或人情交换获取虚假点赞的行为,看似能快速累积社交资本,实则侵蚀着社交媒体的本质价值,不值得提倡

点赞的原始价值,在于构建轻量却真诚的情感连接。在朋友圈,朋友的动态下点一个赞,是对其生活片段的“我在场”证明;在公众号,读者对文章的点赞,是对创作者劳动的“无声肯定”。这种互动无需长篇大论,却能在碎片化时代维系社交纽带,让内容创作者感知到“被看见”的温暖。正如社会学家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指出的,数字时代的互动需要“恰到好处的连接”,而点赞正是这种连接的简化形式——它承载着“我看到了,我在乎”的潜台词。然而,当刷赞介入,这种潜台词便被扭曲。朋友圈里,有人为了维持“人缘”给半年未联系的旧动态点赞;公众号里,作者为冲阅读量雇佣“点赞团队”,让一篇平庸文章收获上千赞。此时的点赞,早已脱离“认可”的本质,沦为数字时代的社交“假币”。

刷赞行为的泛滥,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合谋。首先是社交焦虑的驱动。在“点赞即认同”的隐形规则下,点赞数量成为衡量社交价值的标尺——一条动态的点赞数少,仿佛在宣告“我不受欢迎”;一篇文章点赞率低,似乎意味着内容“毫无价值”。这种焦虑催生了“点赞互助群”“刷赞平台”等灰色产业链,用户通过互相点赞、付费刷赞来填补数字虚荣的缺口。其次是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多数公众号将“点赞数”作为内容推荐的重要指标,高赞文章更容易获得流量倾斜;朋友圈的“朋友圈热门”功能,也让用户潜意识里追求高赞动态的曝光。算法将点赞数量与“优质内容”绑定,迫使创作者不得不通过刷赞来“优化数据”,形成“越刷越被推荐,越推荐越需刷”的恶性循环。最后是媒介素养的缺失。部分用户未能意识到,虚假点赞构建的是“虚假繁荣”——当朋友圈里充斥着“点赞之交”,当公众号文章靠刷赞登上热门,真实的情感连接与优质内容反被淹没。

刷赞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比想象中更深远。最直接的是社交信任的稀释。当发现朋友的“赞”是付费购买的,当发现公众号的“爆款”是刷出来的点赞堆砌的,用户会对社交媒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久而久之,朋友圈变成“点赞表演场”,每个人都精心计算着何时该给谁点赞,却忘了真诚互动的意义;公众号则陷入“流量至上”的怪圈,创作者不再深耕内容,反而钻研如何“优化点赞率”,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更深层次的是用户心理的扭曲。长期依赖刷赞获取认同感,会让人陷入“数字依赖”——点赞数成为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尺,一旦数据下滑,便产生强烈的挫败感。青少年群体尤为明显,他们为了在朋友圈“维持人设”,不惜通过刷赞营造“受欢迎”的假象,这种表演型社交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与刷赞相对的,是真实互动的不可替代性。真实互动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在朋友圈,一句走心的评论“这张照片拍得真有故事,当时发生了什么?”远比十个空洞的赞更能拉近关系;在公众号,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与作者展开辩论,这种互动才能让创作者获得真正的成长。真实互动的价值,在于它能建立“强连接”——基于共同兴趣或情感共鸣的连接,而非基于数字虚荣的“弱连接”。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社交媒体的延伸本应是人际关系的深化,而非异化。刷赞用虚假的数字掩盖了真实的互动需求,最终让社交媒体沦为“数字秀场”,而非“心灵家园”。

要遏制刷赞行为,需要平台、用户与社会协同发力。平台方面,应优化算法逻辑,将“点赞率”与“评论深度”“转发率”等指标结合,构建更科学的内容评价体系,避免单一数据导向;同时严格打击刷赞产业链,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异常点赞行为,对违规账号进行限制。用户方面,需提升媒介素养,认识到点赞的本质是情感表达而非数字竞赛,主动拒绝参与刷赞,转而用真实互动代替虚假数据。社会层面,则需倡导“真实社交”的文化,让“内容为王”“真诚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社交媒体回归其连接人与人、人与内容的初心。

归根结底,朋友圈与公众号的刷赞行为,是数字时代社交异化的一个缩影。它看似解决了“被看见”的焦虑,实则用虚假的繁荣掩盖了真实的孤独。在社交媒体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警惕这种“数字虚荣”的陷阱——点赞的意义不在于数量,而在于真诚;社交的价值不在于广度,而在于深度。唯有回归点赞的本质,让每一个赞都承载真实的情感,朋友圈才能成为温暖的“生活圈”,公众号才能成为思想的“聚集地”。社交媒体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制造点赞的数字竞赛,而是构建有温度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