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西盟盟卡边防所,如何确保边境安全?

云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中缅边境线上,盟卡边防所的官兵们日复一日踏查山林、巡逻界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关乎国家领土完整,每一次值守都承载着边境安宁的使命。面对复杂地形与跨境风险的交织,西盟盟卡边防所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探索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边境安全治理路径。

云南普洱西盟盟卡边防所,如何确保边境安全?

云南普洱西盟盟卡边防所如何确保边境安全

云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中缅边境线上,盟卡边防所的官兵们日复一日踏查山林、巡逻界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关乎国家领土完整,每一次值守都承载着边境安宁的使命。面对复杂地形与跨境风险的交织,西盟盟卡边防所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探索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边境安全治理路径。

人防:扎根边境的“活界碑”与群众路线
边境安全的根基在于人。盟卡边防所地处佤族聚居区,官兵们深知“边民稳则边境安”,始终将群众工作作为边防管控的生命线。每名官兵都熟悉辖区内每一条巡逻路、每一块界碑的位置,甚至能叫出大多数边民的名字。他们用佤语宣讲政策,帮助边民解决就医、就学等实际困难,让“有困难找边防”成为边民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边防所推动“军警民联防”机制,组建由退伍军人、护边员、村干部组成的“佤山护边队”,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卡”的防控网络。去年以来,仅通过群众提供的线索,边防所就破获跨境走私案件12起,劝返非法越境人员23人,真正实现了“警民同心、固若金汤”。

技防:科技赋能下的“智慧边防线”
如果说人防是边境安全的“根”,那么技防就是延伸感知的“眼”。西盟盟卡边防所针对边境线长、地形复杂的特点,构建起“空地一体、全域覆盖”的科技防控体系。在地面,智能卡口、红外摄像头、振动传感器沿界碑布设,实时监测人员车辆动态;在空中,无人机巡航分队定期对原始林区、峡谷地带进行巡查,弥补人力巡逻的盲区。更关键的是,边防所联合地方公安搭建“边境大数据平台”,整合出入境记录、边民往来数据、治安案件信息,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异常行为——比如某地短时间内频繁出现陌生面孔,或车辆路线偏离常规通道,系统会立即预警,为快速处置争取时间。今年雨季,正是通过无人机热成像发现一名被困在界河对岸的缅甸籍人员,边防所及时组织救援,避免了意外发生。

协防:跨部门联动与跨境合作
边境安全从来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凝聚多方合力。盟卡边防所主动与公安、海关、边检等部门建立“周会商、月联动”机制,共享情报资源,联合开展“清边”“断卡”等专项行动。针对跨境电信诈骗、赌博等新型犯罪,边防所与缅甸佤邦地方执法部门签署《边境治安管理合作备忘录》,通过定期会晤、联合巡逻、线索移交等方式,形成“跨国打防”闭环。今年初,根据缅方提供的线索,边防所联合县反诈中心成功打掉一个盘踞在中缅边境的电信诈骗团伙,抓获嫌疑人17人,涉案金额超千万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防模式,让跨境犯罪无处遁形。

挑战与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韧性
尽管成效显著,西盟盟卡边防所仍面临多重挑战:雨季塌方导致道路中断,部分边境区域通信信号弱,部分边民跨境耕种的传统习惯带来管理难题,以及利用无人机、虚拟货币等新技术实施的新型犯罪。对此,边防所着力提升“韧性防控”能力:一方面,加强应急演练,每月组织山地救援、反偷捕、反偷渡等实战化训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另一方面,推进“边境信息惠民工程”,在偏远村寨建设通信基站,推广使用“边民通”APP,实现线上报备、政策咨询一键达。同时,通过“法治边关行”活动,用案例宣讲替代生硬说教,引导边民自觉遵守边境法规。

西盟盟卡边防所的实践证明,边境安全不是孤立的防线,而是由责任、科技与信任共同编织的网络。当官兵的足迹踏遍每一座界碑,当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条巡逻路,当边民的心与国门紧紧相连,边境的安宁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这不仅是守护一片土地,更是守护万家灯火与国家尊严——在西南边陲的群山之间,盟卡边防所用行动诠释着“国门安全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