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大老太太迈着稳健的步伐,手里提着一个小竹篮,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她招呼着我:“走,咱们去铁门口吃刺槐花!”铁门口是村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却因那片茂密的刺槐林而闻名。每年这个时候,刺槐花开得正盛,洁白的花瓣如雪般点缀在枝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大老太太是村里的长者,也是我最敬爱的亲人。她一生勤劳朴实,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刺槐花开的季节,她总会带着我去铁门口,采摘那些新鲜的刺槐花,回家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采摘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家乡情怀的深刻体验。
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路两旁的田野里,麦浪翻滚,绿意盎然。大老太太边走边给我讲述着铁门口的故事。她说,这片刺槐林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村里人共同的记忆。小时候,她和小伙伴们常常在这里玩耍,摘花、捉迷藏,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时光。如今,虽然岁月流逝,但那片刺槐林依旧生机勃勃,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
走到铁门口,眼前豁然开朗。那片刺槐林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大老太太熟练地攀上树梢,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那些盛开的花朵。我也学着她的样子,轻轻摘下几朵,放在鼻尖嗅了嗅,清新的香气顿时沁人心脾。
采摘完毕,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中。大老太太开始忙碌起来,她先将刺槐花洗净,沥干水分,然后开始准备食材。她告诉我,刺槐花不仅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还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今天,她要教我做一道传统的刺槐花饼。
大老太太先将面粉倒入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搅拌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接着,她把洗净的刺槐花和切碎的葱花、鸡蛋液混合在一起,调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搅拌均匀,做成馅料。然后,她取一小块面团,擀成薄饼,把馅料均匀地铺在上面,再盖上另一张薄饼,捏紧边缘,防止馅料漏出。
锅里的油热了,大老太太小心翼翼地将刺槐花饼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香气四溢。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外酥里嫩,花香浓郁,真是美味极了。大老太太看着我满足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铁门口吃刺槐花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乡的味道和亲情的温暖。每一朵刺槐花,都承载着大老太太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后辈的关怀。她用最朴实的方式,传递着家乡的文化和情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离开了家乡,来到城市生活。然而,每年的初夏,我总会想起和大老太太一起去铁门口吃刺槐花的情景。那片洁白的刺槐林,那股清新的花香,那道美味的刺槐花饼,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如今,大老太太年事已高,行动不再如从前那般灵便,但她对刺槐花的热爱依旧不减。每年刺槐花开的季节,她总会念叨着要去铁门口看看。于是,我会抽出时间,陪她一起回到那片熟悉的刺槐林,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
在铁门口,我们依旧会采摘新鲜的刺槐花,回家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虽然岁月在流逝,但那份对家乡的情怀和对亲情的珍视,却永远不会改变。每一朵刺槐花,都是家乡的记忆,是亲情的象征,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牵挂。
铁门口的刺槐花,见证了大老太太的一生,也见证了我成长的岁月。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会迷失方向,但只要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情怀不变,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每当我站在铁门口,望着那片洁白的刺槐林,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大老太太的爱,是家乡的味道,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无论走到哪里,那份文乡情怀,都会陪伴我,指引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