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于泽的副业有哪些?采访中他分享了什么?

人保于泽的副业有哪些?采访中他分享了什么?

当我们谈论一位大型国有金融集团高管的“副业”时,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投资、顾问或是某种商业上的跨界尝试。然而,对于人保集团的于泽而言,他的“副业”却是一种更为深刻、更具行业穿透力的存在。它并非指向个人财富的增值,而是指向一个传统行业的自我革命与未来重塑。这个“副业”,就是他作为行业思想领袖,不遗余力地推动保险业的数字化进化与价值重构。在多次的于泽采访分享内容中,我们能清晰地勾勒出这条贯穿其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它关乎技术,更关乎思想;关乎战略,更关乎未来。

于泽的第一个核心“副业”,是扮演一名坚定的数字化转型传道者。保险,作为一个与风险和数据相伴相生的古老行业,其内在逻辑与数字化时代有着天然的契合点。然而,庞大的组织惯性、根深蒂固的业务流程以及历史遗留的技术架构,都成为了传统险企迈向数字时代的沉重枷锁。于泽的“副业”恰恰是在这片荆棘丛中开辟道路。他所倡导的人保数字化转型战略,并非简单地购买一套系统、开发一个APP,而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到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变革。在他的分享中,我们很少听到空洞的技术术语,更多的是对“以客户为中心”的反复强调。他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无限贴近客户、理解客户、服务客户,将保险从一个低频的“事后补偿”工具,转变为一个高频的“事前风险管理”伙伴。这种认知,彻底颠覆了传统保险的经营范式。他推动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普及——让数据成为决策的依据,让算法优化服务的流程,让线上线下的融合成为常态。这项“副业”的挑战在于,它需要对抗组织内部的惰性与疑虑,需要将一个宏大的愿景拆解为无数个可执行、可感知的具体项目,并持续不断地注入资源与信心。

如果说传道者是思想层面的引领,那么于泽的第二个“副业”则是一位务实的产业生态构建者。他深刻地认识到,在数字时代,任何企业都无法成为一座孤岛。保险的价值链条正在被无限延伸,触角伸向了健康、养老、汽车、家居等各个领域。因此,他的“副业”版图扩展到了构建一个开放、共生、共赢的保险科技生态系统。这不再是人保一家企业的独角戏,而是要联合科技公司、医疗机构、汽车厂商、服务供应商等,共同编织一张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服务网络。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于泽常常会提到“连接”与“赋能”这两个关键词。他主张,人保应该从一个风险的“承担者”转变为一个平台的“组织者”,通过开放API接口、共享数据能力(在合规前提下)、提供场景支持,赋能生态伙伴,共同创造新的价值。例如,在车险领域,通过与车企和智能驾驶技术公司合作,实现基于驾驶行为的UBI车险;在健康险领域,连接健康管理服务、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健康解决方案。这项“副业”的复杂性远超企业内部管理,它考验的是战略眼光、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跨界合作的智慧。它要求领导者跳出保险看保险,以更宏大的产业视角来定位企业的未来。

任何伟大的变革,最终都依赖于人。于泽的第三个“副业”,便是一名创新文化与人才的培育者。技术可以购买,战略可以借鉴,但一个组织的创新精神与人才梯队,却无法一蹴而就。面对传统企业创新挑战,于泽在多个场合都表达了对“人”的深切关注。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思维。因此,他的“副业”包括在组织内部播撒创新的种子,鼓励试错,容忍失败,营造一种让新思想、新做法能够萌芽生长的土壤。他积极推动敏捷开发、项目制等新型工作模式在人保的落地,旨在打破部门墙,提升组织的响应速度与协作效率。同时,他也是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好草。他主张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广阔的施展平台,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这项“副业”或许最不显山露水,却最为根本。它关乎组织能否真正具备自我进化的能力,关乎所有的战略蓝图最终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综合审视于泽的采访分享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语言风格总是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锐度。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商业逻辑,比如用“在高速公路上换轮胎”来形容传统企业在保持业务稳定的同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艰难与必要。他从不回避问题,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监管合规等敏感议题,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他所分享的,不仅仅是成功的经验,更多的是过程中的思考、困惑与坚持。这种坦诚与深度,使得他的观点超越了企业宣传的范畴,具备了更广泛的行业启示意义。他的“副业”,实际上是在为整个中国保险业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这条路没有现成的地图,每一步都需要开拓者的勇气与智慧。

于泽谈保险行业未来时,眼中总是闪烁着一种超越当下的光芒。他所描绘的未来,保险将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金融产品,而是深度融入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助推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保险可以实现风险的精准预测与主动干预,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比如,通过智能家居传感器预防火灾,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预警疾病。那时的保险,将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一愿景,正是他当前所有“副业”的最终指向。这些“副业”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完整行动体系。

归根结底,于泽的“副业”是一种超越职位本身的使命感。它是一位行业领军人物在时代变革节点上,所做出的自觉选择。他没有选择安逸地守成,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开拓之路。这条“副业”之路,不仅定义了他个人的职业高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保险行业转型升级的节奏与方向。他用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真正有远见的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副业”,永远是那个致力于推动行业与社会变得更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