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岗身兼村书记和办公室主任,还兼职啥?
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大地上,刘岗这个名字或许平凡,但他所承载的角色却异常丰富。当人们谈论他时,总会先提到他两个正式头衔: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然而,对于村里的男女老少而言,这些头衔远不足以勾勒出刘岗的完整形象。他的工作,早已超越了办公室的文件和会议室的议程,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若要问他还“兼职”什么,答案并非某个具体的职业,而是一系列与乡土社会血脉相连、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身份与职责。这些“兼职”,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基层干部最真实、最生动的实践画像。
刘岗的第一个,也是最耗费心力的“兼职”,是村里的“项目执行官”。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任何一个能够带动村民致富的项目,从萌芽到落地,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核心。刘岗就是这个核心。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批阅报告的领导,而是奔波于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的“大管家”。为了引进一个生态采摘园项目,他可以连续半个月泡在镇上农业技术推广站,请教专家、学习土壤知识;为了争取一条通村水泥路的修建指标,他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一遍遍地向交通部门递交材料、汇报情况,将规划图上的线条变成脚下坚实的道路。他的办公室综合能力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要做精细的预算规划、撰写详实的可行性报告,还要协调施工方与村民的关系,解决占地、用工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他常说:“项目资金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把事办成,让大伙儿受益,我这个‘执行官’就得当个多面手。”这种从规划、协调到监督、跟进的全流程参与,让每一个项目都深深烙上了他的印记,也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除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硬任务”,刘岗还承担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兼职”——“首席调解员”。乡土社会,人情世故交织,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影响村庄和谐的大问题。刘岗深知,村书记和主任的权威,不仅仅来自于职位,更来自于村民的信任。而信任,正是在一次次公平公正的调解中积累起来的。东家的宅基地边界不清,西家的婆媳关系紧张,南家的兄弟因赡养老人起争执……每当这时,第一个被想到的总是刘岗。他从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先当倾听者,让各方把心里的委屈和不满都倒出来。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望闻问切”,找准症结所在。他摆事实、讲道理,更重人情、论乡俗,用村民最能接受的语言,将法律的刚性与道德的柔性结合起来。他调解的不仅仅是矛盾,更是人心。通过这个过程,他将抽象的基层治理能力,转化为化解邻里隔阂、修复家庭情感的实际行动,成为维系村庄稳定与和谐的“粘合剂”。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城乡的今天,刘岗又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新潮的“兼职”——“乡村产品代言人”与“数字赋能辅导员”。他敏锐地意识到,再好的农产品,如果走不出大山、走不进市场,价值就无法实现。于是,他开始研究直播带货,注册了村里的抖音账号,对着镜头略显笨拙地介绍着家乡的土蜂蜜、小杂粮。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有了稳定的粉丝群,他成功地将办公室的文案能力,转化为了吸引眼球的“直播话术”。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是自己“代言”,更是“授人以渔”。他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参加电商培训,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开店、如何包装、如何与客户沟通。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几户有条件的家庭开起了网店,昔日的土特产通过一根网线销往全国各地。这个“兼职”,让刘岗的角色从一个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一个带领村民拥抱新时代、链接新市场的桥梁和导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刘岗的“兼职”清单上,还有一个充满温情与厚重的身份——“文化守护者”与“社区活动总导演”。一个村庄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经济的繁荣,更在于其独特的文化根脉和人文气息。刘岗所在的村子,有着一项传承百年的民俗活动。但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这项活动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刘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老人,用录音笔记录下他们记忆中的仪式和唱词,整理成册。他又积极向上级申请非遗保护资金,修缮活动场地。每年活动期间,他既是总策划,又是后勤部长,安排节目、维护秩序,确保活动顺利举行。此外,他还牵头组织了“重阳节敬老宴”“留守儿童夏令营”等活动,让村庄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充满了人情味和凝聚力。这些看似“务虚”的工作,实则是在为乡村铸魂,是在守护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份“兼职”,展现了基层干部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长远的发展眼光。
将这些“兼职”串联起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刘岗,而是一个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如何当好村书记”这一命题的深刻诠释。他的多重角色,并非简单的任务叠加,而是一种服务型治理的有机统一体。作为项目执行官,他展现了推动发展的硬核能力;作为首席调解员,他体现了维护稳定的治理智慧;作为产品代言人,他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作为文化守护者,他表达了对乡土文明的尊重与传承。这恰恰构成了乡村振兴带头人必备的核心能力素质: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要懂经济、善管理,又要会沟通、有情怀。
刘岗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本生动的“农村工作实践方法”教科书。他的故事说明,现代乡村治理早已不是单靠行政命令就能完成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成为一个“全才”,一个能够理解并融入乡村复杂社会生态的“行动派”。办公室里处理的文件,是村庄发展的蓝图;而田间地头、庭院炕头的奔波,则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刘岗的“兼职”,是他主动选择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破解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基层治理交响曲,其间的每一个音符,都关乎着一个村庄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