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委兼职委员选举权,履职清单怎么定?
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制度的设立,初衷在于吸纳驻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兼职委员角色定位模糊,履职效果不彰,甚至沦为“挂名委员”,其核心症结在于选举权的赋予与履职责任的落地之间缺少一座坚实的桥梁。这座桥梁,便是一份科学、清晰、可操作的履职清单。制定这样一份清单,并明确其权责边界,不仅是制度完善的必然要求,更是回答“如何发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作用”这一时代命题的关键所在。
选举权的本质是信任的授予。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将选票投给一位兼职委员,这份选票背后承载的是对其专业能力、社会资源和个人声望的认可与期许。因此,履职清单的制定必须始于对这份“信任契约”的深刻理解。它不能是一份空洞的、普适性的模板,而应是一份“因人制宜”的个性化责任书。清单制定的第一步,便是精准画像。党委需与兼职委员进行深度沟通,全面了解其职业背景、专业特长、可调配的资源以及个人意愿。例如,来自律师事务所的委员,其履职清单应侧重于提供法律咨询、参与调解物业纠纷、审查社区合同等法律援助事项;来自医院的委员,则可负责组织健康讲座、开展义诊活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医疗健康服务。将选举时赋予的抽象期望,通过清单转化为具体、可量化、可评估的行动项,这是实现选举权与履职责任统一的第一步,也是防止委员成为“举手委员”、“拍手委员”的根本保障。
明确了“做什么”,接下来必须厘清“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触及了问题的核心——社区兼职委员权责边界如何界定。兼职委员的“兼职”属性,决定了其权责既不能无限扩大,也不能过于萎缩。其核心定位应当是“参谋员”、“联络员”和“监督员”,而非取代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成为“指挥员”或“战斗员”。履职清单中必须明确其权力的边界。他们拥有参与社区党委重大事项决策讨论权、建议权,但没有最终决定权;他们拥有对社区工作的监督权、评议权,但没有直接指挥社区工作人员的权力。这种界定至关重要,它能有效避免兼职委员因过度介入日常事务而与社区专职工作者产生矛盾,也能防止其因权力虚置而无所作为。清单应清晰地划分出“必选动作”与“自选动作”。“必选动作”包括定期参加党委会议、参与重要政策学习、联系若干户群众等基础性职责;“自选动作”则鼓励委员根据自身优势,主动领办社区治理项目,如牵头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推动一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落地等。通过这种“底线+高线”的设计,既保证了委员履职的基本盘,又为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留下了广阔空间。
一份静态的清单,若无动态的运行机制配套,终究只是一纸空文。要让清单真正“活”起来,必须构建一个包含公开、执行、激励、评估在内的闭环管理体系。首先是公开承诺机制。履职清单制定后,应在社区公告栏、党员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公示,让党员群众清楚知道每一位兼职委员的“责任田”,将其置于全体居民的监督之下,形成无形的履职压力。其次是过程纪实机制。社区党委应为每位兼职委员建立履职档案,通过会议记录、活动照片、群众反馈等多种形式,动态记录其履职情况,作为年底评议的重要依据。再者是正向激励机制。对于履职尽责、贡献突出的兼职委员,社区党委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表扬。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如将其事迹向上级党组织报送、推荐参与各级评优评先、在社区年度总结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等,通过精神和荣誉上的激励,提升其履职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最后是科学考评机制。考评应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可采用“个人自评+党员群众测评+党委综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估清单任务的完成度、服务群众的满意度以及推动社区发展的贡献度。考评结果应及时向本人反馈,并与激励措施直接挂钩,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履职清单的制定与实施,实际上是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的深刻转变。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中,社区党组织往往“单打独斗”,力量有限。而兼职委员制度,如同打开了多扇通往社会的窗户,将蕴藏在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引入社区治理的“蓄水池”。履职清单,就是管理这个“蓄水池”的阀门和管道。它确保了流入的每一滴“活水”都能精准灌溉到最需要的“田地”里,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泛滥或蒸发。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份小小的履职清单,撬动的却是基层治理的整个生态系统。它让“党建联席会”不再是清谈馆,让“区域化共建”不再是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件件为民的实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服务优势。这种由“虚”到“实”的转化,正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最生动的体现。
归根结底,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量身定制履职清单,并为其划定清晰的权责跑道,其价值远不止于激发几位委员的个人潜能。它是在探索一种新的组织逻辑和行为范式:即以信任为起点,以制度为框架,以目标为牵引,将不同社会主体的力量有效整合,共同回应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清单,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蓝图;是一份约束,更是一份赋能。它让每一位兼职委员都能在社区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角色,发光发热,从而汇聚成推动社区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这趟从明确权责到释放价值的旅程,正是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深化、走向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