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本地贷款如何盈利?探究贷款行业的收益途径

米赚小助理 2025-07-27 794浏览 1分钟阅读

天津本地贷款如何盈利探究贷款行业的收益途径

在当今的金融环境中,天津本地的贷款行业正面临着盈利模式的转变。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传统的贷款盈利途径正逐渐失去优势。然而,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因此停滞不前,而是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

首先,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正通过创新机制和产品来助力中小企业成长。中小企业是天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天津银行以银监会六项机制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专业化金融服务水平。早在2005年,天津银行就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对中小企业业务进行全面管理。2009年,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又专门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计划安排、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绩效考核、风险定价、不良率容忍度等新机制,设立了单独的内部授权决策机制和业务审查审批流程。多年来,天津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单独管理、单独考核、专项奖励,并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考核权重,以确保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在近两年信贷规模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全行信贷资源配置,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向中小企业业务倾斜,引导全行将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为适应中小企业贷款小、频、急、快的特点,天津银行区别不同产品、不同客户和不同分支机构,对市内分行和中心支行下放了部分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缩短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增强了分支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内在动力。针对科技小巨人贷款,建立专门市场通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

其次,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正通过深耕区域发展来提升盈利能力。2024年,天津银行的资产规模突破9259.94亿元,同比增长10.1%,贷款余额达到4407.79亿元,增长11.3%;负债总额为8,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存款总额为5009.57亿元,增长11.2%,负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截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余额为3339.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公司客户存款余额为2814.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8%;在天津地区各项贷款余额中排名第一、存款总量亦居天津市首位。交易银行业务量突破2000亿元,债券主承销规模达到1080.72亿元,位居天津市场第一,投行业务与交易银行业务的双引擎效应显著。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重点产业链贷款增长59.69%,港口经济及外贸行业信贷投放同比增加20.82%,体现了对区域战略的深度支持。个人存款规模增长19.2%,零售业务通过智慧通场景建设新增客户40.73万户,场景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增速达到143.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419.89亿元,增长12.71%;涉农贷款增长22.72%,数字化平台智慧通普惠有效缓解了小微融资难题。绿色贷款余额为344.06亿元,同比增长41.3%;绿色融资租赁余额增长89.06%,累计减少碳排放79.2万吨。在科技金融方面,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亿多元。

此外,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还通过创新绿色贷款担保模式来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近日,天津银行创新绿色贷款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担保模式,采取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以未来收益权进行质押登记的风控模式,成功为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放充电桩特许经营权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探索了绿色贷款担保模式新路径。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充电桩特许经营权收益权不是传统银行风控模式所认可的质押物,但具有实质性的市场价值。天津银行通过调研和测算,预估项目未来可以长期获得稳定充电服务费收入现金流,因此创新采用充电桩特许经营权收益权质押作为担保方式,仅用时20天即完成授信调查、审批、放款全流程,项目贷款总授信4亿元,首笔2.4亿元已发放到位。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担保模式通过盘活企业的特许经营权益资产,在降低银行信贷融资风险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企业因缺乏传统抵质押物而无法融资的问题。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指导帮助下,天津银行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打造专属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先后主承销全国首单租赁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天津市首单公募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放全市首笔碳表现挂钩贷款。

总之,天津本地的贷款行业正通过创新机制和产品、深耕区域发展以及创新绿色贷款担保模式等途径来提升盈利能力。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推动了天津经济的持续增长。

×
专属资源推荐